北约承诺过不扩张吗?前华约成员国纷纷申请,俄罗斯本身也很活跃

网上流传着一个说法,认为苏联解体的前提是北约曾承诺不进行东扩,并与苏联签署了相关的条约。

仔细分析可以发现,这无疑是个谣言。苏联的解体根本上是由于自身无法应对各种压力,是它内部出现了问题。即便北约没有做出承诺,苏联的命运也不会有所改变。那么,既然苏联的解体是必然发生的,北约又为何还要做出这样的承诺呢?

我认真核对了一下,发现根本没有相关的条约存在,同时北约也没有做出过这样的承诺。这让我感到疑惑,为什么会流出这样的谣言,且似乎还有相当的影响力呢?

理解谣言的起源,离不开对历史背景的分析。1991年,苏联解体,这一过程是俄罗斯联邦与其他多个加盟国共同努力的结果。作为苏联最大的加盟国,若没有俄罗斯联邦的支持,苏联的解体显得十分困难。

当时,苏联的领导层曾尝试采取行动,甚至派遣人员去逮捕当时俄联邦的首脑叶利钦。然而,他们的部下并未遵从指示,这明显表明俄联邦已经掌握了局势的主动权。

俄联邦为何采取这样的行动呢?除了话事人的雄心壮志,根本原因在于他们认为现状不公。在苏联时期,为了维持庞大的国家结构,俄联邦从资源开采中获取的收益被分散用于各地的补贴。然而,即使如此,这样庞大的结构依旧难以支撑。

俄联邦自然感到非常不满。如今的生活状况已经很困难了,为什么还要把我们辛苦赚来的钱用来援助那些贫困的亲戚呢?这样的要求显然不合理。因此,俄联邦希望摆脱这些负担,独立发展,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。

鉴于西部各加盟国都希望独立行事,倒不如大家就此解散,各自收拾行李算了。

自从分家后,俄罗斯联邦便开始了积极向欧洲靠拢的举措。不仅仅是俄罗斯,曾经的苏联加盟国中,位于西部的国家们也都在努力融入西方社会。

在2008年之前,北约与俄罗斯联邦的关系相对良好,双方在多个领域都有合作互动。1997年,俄罗斯与北约签署了《北约-俄罗斯相互关系、合作与安全基础文件》,这一文件被广泛视作北约对东扩问题的承诺起源。

在仔细分析这份文件时,可以很清楚地观察到,整篇内容并未提及北约有关不东扩的承诺。文件强调,为了维护欧洲的安全,双方将采取更多的措施,以防止常规军事力量在中欧和东欧等双方事宜达成共识的区域汇聚,从而避免潜在的威胁。

这句话的本意是北约和俄罗斯在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,但一旦局势发生变化,这句话所传达的含义也会随之改变。当初签署该文件时,俄罗斯和欧洲的关系非常融洽,俄罗斯也曾积极寻求加入北约,因此在那个时候,俄罗斯并不可能要求北约做出不扩展的承诺。

自2014年起,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彻底决裂。此时,俄方的媒体开始将北约承诺不再东扩的言论解读为证据。大量的俄媒纷纷报道此事,而国内的媒体并没有对此进行深入查证,结果导致这一谣言四处传播。

当然,如果有朋友发现北约在扩展方面曾有过承诺的相关协议,请不吝指教,我会虚心接受批评和指正,并对此表示歉意。

2008年标志着俄欧关系的转折点,因为这一年格鲁吉亚战争爆发。自苏联解体以来,格鲁吉亚的两个地区——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,一直渴望独立,试图脱离格鲁吉亚的控制。

这两个地区类似于俄罗斯的车臣。他们认为,既然苏联的加盟国可以单独脱离并发展,那么作为加盟国之下的自治共和国,他们为何不能争取相同的权利呢?

结果我们也看到了,车臣在经历过两次战争后,最终回归了俄罗斯联邦。相比之下,格鲁吉亚的情况就显得复杂得多。他们毕竟是一个小国,而且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的背后都有俄罗斯的支持,因此局势就更加棘手。

格鲁吉亚当时迫切希望能够加入北约,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,加入北约有一定的条件,首先必须解决与邻国之间的领土争端。这样一来,局面就显得十分尴尬,除非格鲁吉亚愿意放弃那两片土地,否则就难以实现加入北约的目标。然而,谁会自愿放弃领土呢?这样做不免会被视为背负历史的罪名,因此这件事情一直处于僵持状态。

2008年,格鲁吉亚试图通过武力夺回两块失地,结果惨遭俄罗斯的强力反击。承诺给予支持的西方国家并未出现在关键时刻,这让格鲁吉亚感到十分失望,从此变得更加谨慎。

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关系,从那时起逐渐走向紧张,但尚未达到剑拔弩张的程度。真正使双方决裂的事件则是2014年的克里米亚危机。这一年,俄罗斯毫不避讳地 annexed 克里米亚,而北约也对俄罗斯加大了制裁力度,双方的外交关系彻底崩溃。

从那时起,各种谣言四散传播,有人称北约曾承诺不东扩,然而如今却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,这让人难以接受。

北约的东扩确实对俄罗斯的安全构成了一定威胁,这一点不无道理。毕竟,没有人愿意在家门口看到敌对势力的武器。比如,美国宁愿冒着核战争的风险,也要阻止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,这已是一个生动的例证。然而,关于北约是否曾承诺不东扩的说法,似乎就不免显得有些夸张了。

北约并不需要被过于神秘化,这个军事联盟并不是一个牢不可破的整体。在许多事务上,如果没有人出面引领,他们往往会显得各自为政,缺乏凝聚力。

因此,北约的成员国增加并不能简单地与传统国家的扩张相提并论。举个例子,像印度吞并锡金,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和乌克兰东部,这些都是明确的领土扩张,因为这些地区将被纳入它们的国境之内。然而,北约的扩展成员国的做法,是否可以视作扩张呢?

北约成员国之间的利益难以统一,又如何能谈及对外扩张呢?他们的联合更多是为了共同实施一些不当行为,这可能使得合作更加顺畅,但这与扩展势力的概念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。

北约的成员国是通过主动申请的方式加入组织,而非北约强迫其加入。这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。

如果北约以武力威胁的手段逼迫你加入,那无疑是霸权主义,理应遭到谴责。然而,事情的真相恰恰相反,曾经的华约成员国纷纷主动向北约申请加入,并不是被武力强迫。这是否可以被视作一种扩张呢?

俄罗斯曾经四度提出加入北约的申请,然而在那时并没有所谓的北约东扩的讨论。如果说北约的扩展对俄罗斯构成了安全威胁,那么我认为,俄罗斯自身更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。

当初东欧多个国家在争相申请加入北约时,俄罗斯不仅没有采取措施进行阻止,反而表现出了想要加入北约的积极态度,这难道不应该承担一些责任吗?

波罗的海三国曾是前苏联的一部分,与俄罗斯相邻。在2004年它们加入北约时,俄罗斯的当局又在忙些什么呢?恰巧是在准备申请加入北约吗?结果发现条件不符合,无法融入,就开始指责北约的东扩对其构成了威胁,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呢?

俄美之间的和谈为何会引发广泛关注?原因在于,如果这两国的谈判取得成果,那么欧洲的各国就将成为谈判的焦点,成为争夺的对象。

到了那时,北约可能沦为一个形式上的机构,俄罗斯与美国将能够重新构建一种新的体系,携手合作,而欧洲只能接受被分割的命运。因此,欧洲才如此不遗余力,倾尽一切,力图持续支援乌克兰,以阻止和平谈判的进行。

如果俄美之间达成协议,但欧洲又不愿意站出来,那么西方国家将会面临一种真正的团结对外的局面。至于这个“外”,大家心里都明白。